据介绍,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的项目运行包括三部分内容。
随后,巴政校方驻华代表安明兰、复旦大学法国校友代表和复旦—巴政双硕士项目学生代表分别发表感言,表达对校友会未来发展的祝愿。巴黎政治学院(以下简称巴政)副院长弗朗西斯·韦里约在致辞中热情欢迎各位的到来,并对成立仪式选择在巴黎政治学院举行感到荣幸。
复旦大学法国校友会会长周琦女士向在场嘉宾介绍,该校友会旨在成为以旅法校友为主体的交流平台,并立足在这一框架下实现以下5个基本目标:第一,加深旅法复旦人的认识和了解,彼此学习共同进步。他表示,当今世界全球化越发深入,复旦大学法国校友会的成立正是对这一趋势的印证。希望复旦大学法国校友会发扬学校的光荣传统,发挥各个会员的作用和能量,广泛团结校友,将校友会建好建强。陈志敏作为复旦大学校方代表,向校友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并介绍了复旦大学近年来的校区建设与发展规划。据悉,复旦大学在法校友约数百人,其中包括公派留学生、访问学者、交换学生等,在法国各大知名高校就读。
他表示,复旦大学目前发展势头良好,希望法国校友会能够继续关心支持母校的发展,做母校与法国和各界合作伙伴的桥梁。马燕生公参代表驻法使馆教育处对复旦大学法国校友会的正式成立表示热烈祝贺。未来,中心将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提升中心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力。
最后,由陈耀璋先生为获聘中心荣誉教授的菲利普·施密特教授(Philippe Schmitter)颁发聘书。最后,在全场来宾的见证下,举行了中心二期捐赠签约仪式,许征副校长及陈耀璋先生代表双方签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陈志敏教授在致辞中感谢陈耀璋先生选择国务学院,并在学院内设立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陈树渠博士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里加入复旦大学,成为政治系的一名教授,他一生为社会教育贡献良多。
他指出,在陈耀璋先生的支持下,学院学科发展得到了长足进步,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也助推复旦政治学科在全国取得了领先地位。如今,比较政治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现实中的因果机制往往要比理论模型复杂得多,而随着影响因素的增加,因果链条会越来越长,从而削弱解释力。
许征副校长代表学校感谢陈耀璋先生此次增资支持陈树渠比较政治研究中心第二个五年建设,继续推动比较政治学科发展,陈耀璋先生的善举对复旦政治学科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经过五年的发展,中心已经成长为国内最具有影响力的比较政治学术研究平台之一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经过五年的发展,中心已经成长为国内最具有影响力的比较政治学术研究平台之一。
复旦大学副校长许征在致辞中回顾了陈氏家族两代与复旦政治学发展大半个世纪的缘分及中心创建和发展历程。最后,由陈耀璋先生为获聘中心荣誉教授的菲利普·施密特教授(Philippe Schmitter)颁发聘书。2016年5月14日,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五周年纪念仪式暨中心第二期捐赠签约仪式在逸夫科技楼多功能厅隆重举行。自2016年起,陈耀璋先生将增资支持中心发展,主要用于继续设立陈树渠讲席教授、开展国内外学术会议、国家发展战略访问计划、邀请访问学者及讲座学者、支持比较政治课题研究及出版比较政治相关中英文报告等。
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代表徐湘林教授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中心成立五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陈志敏教授在致辞中感谢陈耀璋先生选择国务学院,并在学院内设立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副校长许征、香港宝声集团董事长、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董事、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名誉理事长陈耀璋先生及家人好友二十余人、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和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的领导、专家,以及海内外比较政治领域知名学者共同出席仪式。陈耀璋先生也以《应用比较政治学研究来回应政府行政改革的迫切需要》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最后,在全场来宾的见证下,举行了中心二期捐赠签约仪式,许征副校长及陈耀璋先生代表双方签约。2012年,陈树渠博士长子陈耀璋先生捐资设立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并先后增资支持设立陈树渠讲席教授与国家发展战略访问学者研究计划。他在主题演讲中指出,过去几十年政治学理论和研究的发展表明,比较是政治学的基础,只有全面运用政治学的理论与知识,通过比较政治学的视角,才能对各国、各地区的政治现实给出科学的解释。五年来,中心以发展民主法治、推动国家进步、建设公共生活为宗旨,依托复旦大学的学术资源,集聚国内外政治学科中具有国际视野的研究人员,致力于建构比较政治发展研究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关系,在学术活动、成果规划、课程建设、学者访学和课题发布等方面,成果丰硕。如今,比较政治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现实中的因果机制往往要比理论模型复杂得多,而随着影响因素的增加,因果链条会越来越长,从而削弱解释力。未来,中心将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提升中心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力。
未来,学者们应该更加关注以往没有被深入研究过的案例,从中发现那些意料之外的影响机制。中心不仅已在中国比较政治学研究领域内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而且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学者关注比较政治学,关注有关中国的比较政治学研究。
简短的仪式后, 菲利普·施密特教授发表题为《比较政治学的未来》的主旨演讲。比较政治学也提供了一种从对单个案例的解读上升到到整体性认识的理论路径,帮助学者们更好地认识各种影响机制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陈树渠博士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里加入复旦大学,成为政治系的一名教授,他一生为社会教育贡献良多。中心主任陈明明教授就中心工作做了简要报告。
他指出,在陈耀璋先生的支持下,学院学科发展得到了长足进步,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也助推复旦政治学科在全国取得了领先地位。由陈明明教授、招祥麒先生为最佳志愿者获得者颁证。他表示,随着中国近年来的高速发展,中国正面临着社会转型和国家治理的双重挑战,相信中心将会继续立足比较政治学的学科优势,为国家的转型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他指出,一个真正有效的政府应该是能够高效回应社会利益诉求的政府,是能够高效解决公共危机的政府。
许征副校长代表学校感谢陈耀璋先生此次增资支持陈树渠比较政治研究中心第二个五年建设,继续推动比较政治学科发展,陈耀璋先生的善举对复旦政治学科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中国的改革与发展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没有照搬西方的自由民主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反而应该多多参考其他同等实力条件下的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加强南南对话,我们需要更多有关中国政治的研究,也希望中心的发展能为更多的学者研究中国问题提供帮助。
在颁奖环节中,首先,由陈志敏教授、陈烛莲女士、马伟雄先生分别为优秀课题成果奖获得者颁奖他们也就选手的答辩过程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期望大家脚踏实地,感恩奉献,弘扬复旦精神。
现场角逐激烈,13位选手各具特色,有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影响因子总和达到41的药学院本科生李君,有完成81.7万字点校工作的哲学学院博士生陈岘,有致力于研究中越关系服务国家战略决策的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赵卫华,也有多次参加海外交流、积极参加国际赛事的法学院本科生宋肇屹,有搭建意念控制无人机平台的复旦大学飞行器设计团队,还有坚持梦想、推动女足事业发展的复旦大学女子足球队,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光华自立奖自立自强、追求卓越的精神理念。附:第二十九届光华自立奖获奖学生名单(排名依照获奖类别)特等奖李 君 药学院2012级本科生一等奖陈 岘 哲学学院2011级直博生赵卫华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13级博士生宋肇屹 法学院2013级本科生复旦大学飞行器设计团队复旦大学女子足球队二等奖安 赛 药学院2011级博士生刘贯春 经济学院2015级博士生谢一峰 文史研究院2012级博士生范佳秋 新闻学院2015级硕士生王心怡 法学院2012级本科生孙天佩 管理学院2012级本科生程思茜 历史学系2013级本科生三等奖彭 博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2级本科生朱幸俊 生物医学研究院2014级博士生王学荣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3级博士生江 睿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14级研究生王志鹏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12级本科生王钰晗 历史学系2013级研究生冯思嘉 基础医学院2013级本科生兼爱创业团队孙 乙 新闻学院2012级本科生林顗诗 新闻学院2013级本科生沈大伟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14级研究生杜笑天 材料科学系2012级本科生优胜奖刘阳军 中国语言文学系2013级博士生孔凡洲 法学院2014级博士生徐小威 材料科学系2013级博士生李立亮 基础医学院2011级博士生徐会杰 哲学学院2013级研究生王晨忆 法学院2014级本科生FDUTOPIA团队MDM217 团队武 晔 物理学系2012级本科生李易霖 生命科学学院2012级本科生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本届光华自立奖设立学术科研、服务国家、海外风采、创新创业、校园达人五大类奖项。校党委学生工作部负责同志对光华自立奖的选手们表示了祝贺,她指出,光华自立奖已经评选近30届,在创办当时是一种创新,是一项创举,评选延续至今更为可贵。自2016年3月23日正式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我校各个院系的申报材料84份,经过初审、复审的层层选拔,最终有13名候选人进入终审,进行一、二等奖和特等奖的角逐。答辩结束后,两位评委对全场选手做了精彩的点评。
同时,他们对参评本科生所取得的成绩和现场展示给予了极大的肯定,鼓励学生更加锐意进取,勇于拼搏。同时,大家也要牢记责任,心怀感恩,报效国家。
5月17日晚,选择自立,结缘光华第二十九届光华自立奖终审答辩暨颁奖典礼在光华楼袁天凡报告厅举行,来自校内各院系以及各机关部处的嘉宾评委们和现场学生一同观摩了选手的精彩表现。愿光华自立奖能不断发展,让更多的复旦学子参与到其中来,让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代代传承。
通过集中的评选,光华自立奖让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特长的选手有了一个相互切磋的竞技场,把有特点、有功底、有创造性的学生评出来,既鼓励学生的个性张扬,也着力提倡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他们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光华自立奖的精神也在不断丰富,不仅弘扬了设立之初的自立自强精神,而且更好地适应了当下学生多元发展的趋势。